近年来,信创产业持续火热。在金融、电信、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信创产业也逐渐从政策驱动走向“政策+市场”双驱动。其中,国资央企的数字化转型和国产化替代也占据了重要部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在规模突破万亿的信创产业市场中,虽然国产化替代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国内软件厂商正在奋起直追,通过优秀实践案例,赢得越来越多市场口碑和可信度。未来国产软件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前景可期。、
国产化替代市场广任务重
据《2022中国信创生态市场研究和选型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达到9220.2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35.7%,预计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以前我国企业国外IT产品依赖程度较高,曾经一度由国外软件厂商主导IT底层技术标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信息产业生态。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家日益重视并不断推动信创产业快速发展。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压舱石、稳定器的国资央企,其生产、办公等软件的国产自主可控,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显得尤为重要。
国企改革专家刘兴国认为,目前看,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数字化设施的有效应用上还有待改进。当前阶段,还要继续抓好数字化转型的设施建设。
据了解,今年4月,国资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持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加强内控信息化管控,推动内控体系由“人防人控”向“技防技控”转变。此前,国资委还有文件要求,自2023年1月起,每季度末向国资委报送信创系统替换进度。最终要求2027年底前,实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安可信创替代。
然而,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庞大的集团规模、复杂的组织架构,让其国产化难度成倍提升。有国企相关负责人透露,集团目前使用的软件中,ERP外围系统很多,接口多,设计方案的逻辑复杂,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并充分论证解决方案可行性,还要做好完善的测试规划,做到切换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系统可正常使用。同时,企业系统运行多年积累下庞大的数据量,对数据迁移及高性能合并查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国产软件厂商加速数字化转型抢占市场份额
国内软件厂商如何更好地帮助国资央企乃至大多数企业实现国产化替代呢?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国内软件厂商快速发展,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众多项目的实践,通过生态策略或战略合作,吸收国外厂商的领先经验,国内软件厂商与国外相关企业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刘兴国认为,相关企业应该携手共进,共建生态,通过不断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尤其是要针对关键卡脖子环节,做好技术攻关,尽力将数字化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企业还要做好风险防控,提升数字化软件、硬件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数据安全。